查看原文
其他

一段堪称「野性之旅」的野外考察,绝对够野!

青铜马弓手 科学大院 2023-06-23



本篇文章正文共2425字

预计阅读时间约为7分钟


作为一个经常出野外、上高原、进无人区的地质人,今天给大家讲讲我自己的「野性之旅」。 


比如,观摩雪豹的早餐,甚至还冒着热气,场面一度非常「动物世界」。


多图预警!高能预警提醒!


青海某无人区,我们一行三人,与往常无异,睡眼惺忪,还没打开话匣子,正闷着头徒步进沟。  


前行不久,刚进一处狭口,便看到一幅鲜血淋漓的画面,瞬间困意全无。 

地质锤是比例尺,职业习惯 


一只岩羊被撕碎,内脏、前肢、肋骨散落在狭窄的谷口,血迹未干。  


高原初夏的早晨,温度还比较低,尸体似乎还冒着热气。    

地质锤是比例尺,职业习惯 


它们组装起来,本应该是酱紫的↓   


岩羊歪头杀 


不远处有一架「羊蝎子」,出于对死者的尊重,给它摆了个帅气的造型↓   

摆拍,背景为含石榴子石深熔花岗片麻岩 


「羊皮袄」就「扔」在不远处:   


散乱的羊皮 


附近的大型食肉动物,主要是雪豹和狼,偶尔也会有熊出没。  


这本是一顿「全羊宴」,狼或雪豹的早餐。  


中国大地上的生灵,即使是野兽,也深谙「有朋自远方来」的道理~~  


它(们)听见我们进沟的声响,遂留下丰盛的食物,意图「款待」我们。  


尽完地主之谊,便匆匆回避,此时多半正伏于暗处盯梢。


在高原,对于「白骨露于野」的景象,早已习以为常,但这么新鲜的现场,还真是第一次见。  


这时候,我们内心多少还是有些慌张,但今天的考察还没开始,硬着头皮还得继续往前走。    


循着新鲜的足迹,前行不过一里地,又见一双岩羊的后肢,被仓促掩埋。   


这应该是猫科动物的习性,多半是「高原萌主」——芝士雪豹(当然,狲四秒可能表示不服)。  


不过,在这种荒野,近距离接触,恐怕不会觉得它们萌。    


这双后肢,应该是从刚才那只岩羊身上撕下来的。  


如此看来,虽然「款待」,但不热情,野兽到底还是野兽!  


早餐意外被人打断,又不舍得丢弃辛苦捕获的猎物,便拖走了半截岩羊。  


但是,怎奈遇上了几个不识趣的主,不懂得适可而止,竟然继续往沟里钻。 


这条山沟非常狭窄,几乎没有侧沟,两侧崖壁陡峭。  


叼着半截羊,攀岩不易,便找了个沙地,就地掩埋。  


还没埋好,我们就跟了进来,它只好草草地扒拉些黄沙,旋即遁入乱石丛中。   



周围黄沙之上,尽是大型猫科动物的掌印,它(们)看起来步履匆匆,有些慌乱。  


之所以说是掌印,因为这爪子与我手掌大小差不多,应该是雪豹。  


小方格也是比例尺,一个格1厘米 


我们定了定神,决定还是继续进沟考察。  


一路上不停用钢锤敲击岩壁,发出刺耳的声响,以提醒「本地居民」——肃静、避让、耗子尾汁。    


山谷极狭,两侧怪石嶙峋。  


沿途遍布各种羊的骸骨、狼豹的足迹、以及能抠出白骨的粪便。   


从岩石学到「研屎学」,无师自通 


这时,头顶訇然传来了滚石的「巨响」。  


在如此狭窄的山谷,加之我们此刻紧张的情绪,声音显得格外响亮,似一记惊雷,从山顶哗啦啦倾泻而下。   



在野外遇到岩羊和黄羊是常事,它们不太怕人,和我们保持好距离,便盯紧不放。  


岩羊攀岩技术高超,又很调皮,时不时会踢下几块石头,挑逗我们。   


岩羊已与山体融为一体,岩石为5亿年前的火山沉积岩,已发生绿片岩相变质


以我有限的经验,这声响绝非是岩羊所为,应该是某种野兽,在惊慌之下踩落滚石的声音,在一些纪录片中也能看到类似的情景。  


也许就是刚才那只正在用餐的雪豹。    


害怕归害怕,工作还是要搞。  


同伴们负责放哨站岗,我按原计划测产状、定岩性、画剖面,解析构造期次……   


掏罗盘,测量岩石产状,恐高症劝退…… 


傍晚出谷,根据足迹推测,野兽踩着我们的脚印,又巡视了一遍它们未及带走的猎物。  


此时,岩羊的残骸还留在原地,只是血迹已干,还多了一泡粑粑~~  


信号解译:这是老子的食物,我看谁敢动!  


我们确实不敢动。  


在斜阳晚照中,踏着黄沙,深一步浅一步,循着野骆驼肥大的蹄印,迤逦而归。   


野骆驼的大脚印,照片展示不出现场的震撼  


受了「惊吓」,还得说「乘兴而返」 


残肢、内脏、肋骨……  至此,我们还一直没有发现那颗消失的羊头。  


这里是我正在做博士论文的地方,下个月还得去。  


本文地点的3D地形图 


四周除了沙漠,就是戈壁。  


乱石铺满干河谷,盐碱地泛着白光,不时有几株茅草胡乱刺出。  


偶有几洼盐湖,稍微能给衰败的景色增添几分灵气。  


看似低矮、圆滚滚的山丘,其实非常陡峭,且布满碎石,不易攀爬。  


只能降低重心,胸口尽量贴近岩壁,手脚并用而上,常会在锋利的岩石上留下血迹。  


风沙很大,裸露的岩石被打磨成刀片状,称作风棱石,我的骆驼战靴常经不起一次完整的野外。  


没有骗你,这些崖壁确实不太好爬   


山沟里没有人迹,与野兽为邻是常态。  


通常,我们白天进沟,夜里母豹会带着小豹崽们,踩着我们的脚印,巡视一遍我们走过的路。  


第二天,经常发现:我们昨天的脚印上多了许多可爱的小爪爪~   


前一日的鞋印,次日多了些「梅花烙」 


戈壁地区水源少,附近仅有一条小河,所有活物都需要在此饮水。   



软泥上更容易留下野兽的足迹,有些可能刚刚离开。   

Jack wolfskin 诚不欺我  


水边是狩猎活动的高发地,你甚至可以根据狼爪、羊爪足迹的方向、深浅、相对关系……脑补出一场生死大战。  


河漫滩上,羊蹄、狼爪,足迹散乱,应该上演了一场恶战   


没办法,野兽们靠猎杀岩羊和野驴为生。  


各种羊的骸骨遍布沟谷,以头骨为主,它们更耐风霜,容易保存。  


有一次,在十几米的范围内,我们清点出了7具羊骸。  


它们种类不同、死去的时间和方式不同,在野外的姿态也千差万别。   


地质锤是比例尺,职业习惯  



因此,即使我们出野外通常只有三两个人,也绝不会孤单。  


因为我们知道,附近可能有几双眼睛正打量着我们。  


名副其实的「野性之旅」!    


有时候,非但不孤单,竟还热闹非凡。  


因为,在无人区,像我们这种新鲜的皮肉,非常受蚊子们的欢迎。   

请叫我「蚊王」 


它们热情好客,总爱一窝蜂地围住我们,乱哄哄地问东问西。   


给周围朋友们分享这些照片时,他们会建议我带上花露水、杀虫剂、防蚊面罩……  


我笑而不语,心想:你们还真是没有一点儿娱乐精神。  


有句「俗话」说得好啊:高射炮打蚊子……  出野外背上这玩意儿,谁还怕蚊子↓   


背着导弹出野外的师弟


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




版权说明: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,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!



本文来源于知乎答主@青铜马弓手对《你的哪段旅行经历堪称「野性之旅」,是一种什么体验?》的回答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。

推荐阅读

科考手记:我在喜马拉雅山修仪器>>

动物爱吃盐,植物却讨厌盐? >>

你的好朋友是谁?绿孔雀:牛! >>

动物学家:男女老少别混在一起! >>




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,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、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,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、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。


转载授权、合作、投稿事宜请联系cas@cnic.cn


大院er拍了拍你:不要忘记 

点亮这里的 赞 和 在看 噢~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